2025年9月3日,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进入倒计时,普京高调宣布率团访华4天,特朗普跃跃欲试计划“蹭场”,唯独印度总理莫迪持续沉默。 7月28日,印度外交部最终敲定行程:莫迪将于9月4日飞抵俄罗斯出席东方经济论坛,与中国阅兵时间“完美错开”。
这一决定早有预兆,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,莫迪以“克什米尔局势”为由缺席,仅派国防部国务部长代班,引发普京公开称赞“中国更可靠”。 印度学者维杰·普拉沙德曾疾呼莫迪赴京展现“亚洲团结”,但新德里决策层清楚: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俯瞰东风导弹方阵,代价是彻底得罪美国、激化国内民粹、甚至引爆中印军备竞赛。
莫迪的缺席本质是印度战略困局的缩影。 2025年4月,美国副总统访印签署关税让步协议后,印度立即对中国钢铁加征12%关税;5月,印度因克什米尔袭击事件与巴基斯坦断水对峙,美国第一时间支持印度“自卫权”,俄罗斯仅冷淡呼吁“双方冷静”。
这种对比迫使莫迪选择亲美疏俄,他缺席5月红场阅兵后,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镜头前强调:“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对全球稳定至关重要”。 而当中国9月阅兵临近,印度如法炮制:以“访俄行程冲突”为由婉拒出席,实则避免在QUAD盟友面前被贴上“亲华”标签。
印度对华外交始终伴随“交易心态”。 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,印度军队越境滞留两月,最终以中国默许莫迪参加厦门金砖峰会为条件撤军。 此次若莫迪现身北京,很可能重演故伎,要求中方在边境实控线、克什米尔问题或市场准入上让步。
中国阅兵展示的东风-41导弹、高超音速飞行器等装备,可能刺激莫迪回国炒作“中国威胁论”。 印度《经济时报》7月已渲染“中国在藏南增兵五万”,若莫迪亲眼见证解放军战力,必然煽动民意对华敌意。
军备竞赛是第三个现实风险。 印度军工长期奉行“中国有我就要有”的攀比逻辑:中国采购苏-30MKK战机,印度就买更贵的苏-30MKI;中国测试反卫星武器,印度立刻跟进发射导弹。 2025年6月,印度失业率达37%的昌迪加尔爆发选举骚乱,此时若强推高端武器研发,将加剧财政危机。 而莫迪访俄的核心目标正是采购S-500防空系统,这种“用俄制武器对标中国”的策略,暴露其战略被动。
普京的行程反衬印度边缘化。 俄总统访华4天将签署北极液化天然气千亿订单,并协调朝鲜半岛问题;特朗普为稀土供应(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暴涨7倍)和外交秀场谋求访华;莫迪却困于国内经济泥潭,中印贸易逆差破千亿美元,美印钢铝关税战升级至35%。 当解放军方阵踏过天安门时,印度正因“平衡外交”失去所有筹码:美国视其为印太棋子,俄罗斯转向中国能源合作,而边境对峙悬而未决。
中国以“欢迎但不强求”定调莫迪缺席。 7月21日,驻印大使徐飞洪将话题导向务实合作:“中方欢迎莫迪总理赴天津出席上合峰会”。 这场聚焦反恐与经济议题的多边会议,远比阅兵合影更适合中印互动。 毕竟当印度沉迷外交投机时,中国已与俄罗斯启动图们江出海口开发,与东南亚敲定泛亚铁路网,亚洲新秩序从不等待摇摆者。
线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